今虽祗有恶寒、不恶寒、大便□之阳明证,而呕多亦不可攻之,其气逆在上而未敛,为实也。太阳中暍,无汗身重疼痛者,似伤寒也,但脉弦细芤迟,非伤寒脉也。
表里俱热,尤不宜火。汪琥曰:弦脉不除,痛犹未止者,为不差,此为少阳经有留邪也。
常器之曰:灸太冲。汗出为阳微,假令纯阴结,不得复有外证,悉入在里,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。
若脉浮实者,则又当以麻黄加术汤,大发其风湿也。方有执曰:必自愈者,言俟其经行血下,则邪热得以随血而俱出,犹之鼻衄红汗,故自愈也。
腹满,阳明热证也。设下利脉数而渴,日久不差,虽无身热,必圊脓血,以内热伤阴故也方有执曰:脉数,与上文微热,互相发明。
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五分。盖心烦小便数,咽中干,似乎阳旦,而不审脚挛急,微恶寒之证,是阴寒也,即以阳旦汤攻其表误也。